膠印油墨的技術指標對印刷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一般地與膠印關系較為密切的技術指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油墨的濃度
油墨濃度是顏料含量的指標,顏料一般占油墨總量的20%左右。在印刷時油墨濃度大,用同樣墨量,印刷品的色就濃,反之,印刷品的色就淡。油墨濃度大,在印刷中用墨量少,則墨層薄,相對干燥就快。尤其是印刷大面積實地時,油墨的濃度對印刷質量的影響尤為顯著。因為使用高濃度油墨印刷時印品墨層薄,固著速度快,可以減少印品粘臟,各色的色平衡也容易調整。油墨行業通過檢測著色力來判斷油墨濃度的大小。著色力決定于油墨中顏料對光線吸收與反射的能力。表明了油墨顯示顏色能力的強弱。通常用白墨對油墨進行沖淡的方法來測定,所以又稱作沖淡強度或沖淡濃度。
(二)油墨的黏性
油墨的黏性是印刷中一個重要指標,它是用油墨粘性儀測試。油墨黏性值的大小是指使黏性儀兩個輥子之間油墨膜分離的力的大小。油墨的黏性過大、過小都會影響印刷的質量。當油墨黏性過大時容易造成傳墨不良、轉印性差、拉紙毛、套印性差等故障。若黏性過小,則容易造成傳墨量過大、網點擴大、油墨乳化、浮臟等故障。
在一定溫度下,印刷機速快時選擇油墨的粘性不要太大,反之亦然。另外還要根據印刷順序選擇各色油墨的相對黏性大小。正常的條件下,是不需調整油墨粘性的,如需調整可根據其黏性、稠度情況選擇助劑。一般黏性大,稠度合適時可用降黏不降稠的助劑進行調整。若黏性大,稠度也大時可用既降黏又降稠的助劑。
(三)油墨的干燥性
膠印油墨在紙上的干燥過程就是油墨從流動性較大的非極性膠狀體變成固定狀態的過程。一般衡量膠印油墨分兩個指標:
1、固著速度它是指油墨從自然流態變成半固態。也就是說印品疊加一定的高度時不粘臟,印刷上叫做初干。油墨的初干是由設計中所選用的樹脂結構所決定的。初干干燥時間很短,但未完全干燥。
2、氧化結膜干燥也就是印刷中所講的徹干。干燥時間較長,一般大于8小時,是完全干燥。油墨的徹干是由干燥劑的種類和用量來決定的,在一定范圍內是可以調整的。
目前膠印油墨都是樹脂型,固著速度較快。從理論上講,初干越快越好,但初干過快會影響印刷品的光澤。膠印機操作者總希望油墨印在紙上很快就干燥,而在墨斗里不干,這是不可能的。一般80%左右的油墨結膜干燥時間在16~30小時之間。如結膜干燥時間太短,容易造成在機器上結皮抱輥,印刷一般銅版紙或長版活,可以選擇結膜干燥時間較長的油墨。而對于高級銅版紙、卡紙或短版活,則可選取徹干較快的油墨。